涤除玄鉴——从“老子”到“禅宗”

文史梦   2023-05-03 11:02:08

玄鉴,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“关键词”

第一,玄鉴 ,涤除玄鉴 ,来自于《道德经》第十章中,“涤除玄鉴,能无疵乎?”

这是一种悟道的方式。老子将心灵比喻为镜子,本性明亮干净,能感知观照万物,但人的五官使其蒙尘,“五色令人目盲”,要摈除这些遮蔽,回归本心,空无澄净,才能映照万物,体悟“道”。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就是内心空无一物,而虚,内心平静无波,而静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玄鉴,是佛教发展为“禅宗”的重要文化土壤。

菩提偈

惠能 〔唐代〕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!

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。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!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
明镜台的比喻,就来自于“玄鉴”。所以中国士大夫常讲禅宗“以道入佛”。

玄鉴,常为心学、理学所用,来援证“理”“心”的关系。朱熹:“神心洞玄鉴,好恶审薰莸。”

玄鉴,魏晋玄学兴起,常用来给皇帝拍马屁“玄鉴广览”“玄鉴惟光”“玄鉴劭邈”,都是说皇帝“心”得“道妙”,能“明察秋毫”。在唐朝因为老子的大火,因常被引用给皇家拍马屁。李世民也有“玄鉴深远”的赞誉,《郊庙歌辞。武后大享昊天乐章》都有“丹襟式敷衷恳,玄鉴庶察微诚”,这是说的武则天。

玄鉴,也是士大夫赞颂名士得“道”的用词。魏晋孙拯的《赠陆士龙诗》“明明大象,玄鉴照微”。

道教的兴起,《太一玄鉴》《大衍通玄鉴新历》之类道教经典,加以神秘化。葛洪的《抱朴子》更是“玄鉴幽微”“玄鉴以索隐”“玄鉴表微”,把“玄鉴”具象化为道教神秘“词汇”,类似于“道心”“真心”。

第二,“澄怀味象”、“澄怀观道”是玄鉴的一种发展。

宗炳,“老疾俱至,名山恐难遍睹,唯当澄怀观道,卧以游走。”

宗炳是画家,观察自然万物,提炼艺术形象,这个“象”是抽象的“意象”,来源于现实的“典型”。澄清心中的驳杂万象,体味那个理念的“象”,观悟“道”。
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