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华商韬略
作者:华商韬略
(资料图)
今年以来大消息不断的阿里巴巴,7月21日再有大消息,曾被寄予厚望与重权的蒋凡重新成为阿里合伙人。
众多这一事件的观察者均一致认为,这是阿里人事变化的最大看点之一,也是互联网电商将再掀大战的先声。
1
少年得意
在今天的中国,有无数创业者都想复制蒋凡的故事:
高中凭借信息学奥赛一等奖,保送进复旦大学计算机系;毕业后,进入谷歌中国;2010年创办移动开发者平台友盟;三年后,阿里以8000万美元收购这家公司,蒋凡成了阿里总监级的高管。
那一年,蒋凡只有28岁。
但有些事,恰恰又是学不来的。
在复旦,蒋凡不爱参与社会活动,很多课程都是刚刚60分,对于他来说,这些都没有多大意义,因为他既不贪恋深造,也不眼馋全优。“我对出国没兴趣,也没想过读研,对我来说,那都是浪费时间。”
所以那些和编程没有关系的课程,就索性只准备到刚好及格的程度。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,就可以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了。
不爱说话,不喜欢社交,一门心思钻研编程和算法,这些让蒋凡变得不起眼的标签,却恰恰打动了谷歌中国的李开复。三年多后,李开复成立创新工场,他直接说服蒋凡加入其中。
创新工厂最早期的几个创业项目,几乎都是先有点子,再找合适的CEO去实现。和豌豆荚、魔图精灵的CEO相比,接手友盟的蒋凡永远是最低调、最不起眼的那个。
当时在创新工场,每周五饭后一小时,各项目CEO都会聚在一起,分享下最新进展、聊聊未来趋势。在这个场合,总有人擅长天马行空式的演讲,但蒋凡几乎从不上台发言。
不仅如此,连创新工厂一周年内部搞活动,各项目CEO都上了台,里面还是没有蒋凡。
虽然不太善于说,但蒋凡却很注意听,更善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,尤其清楚自己要做什么。
在几个项目里,友盟的技术底层是最扎实的。作为一个移动APP的数据分析公司,它很早就和部分手机厂商有了嵌入式的合作。这让友盟只过一年多,就拿到了经纬领投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。
只用三年,友盟就覆盖了近6亿台活跃设备、18万个APP、6万开发者,手里积累了大量移动互联网应用数据,凭借这一条,友盟卖了个好价钱——2013年,阿里用8000万美元完成了收购。
但蒋凡没想到的是,阿里不但看上了友盟,还看上了他这个人。
2013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。一方面,移动端市场规模首次超越千亿元,网民规模超5亿;另一方面,眼看4G时代就要到来,BAT都跑马圈地加速布局。阿里,也面临着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道关口——从PC时代跨越到移动时代。
这一年的10月,已经是集团COO的张勇接掌无线业务,手机淘宝被确定为阿里巴巴无线战略的突破口。张勇主导的战略很简单,就一个词:“All-in 无线”,具体的方向也很直接,把手机淘宝打造成航空母舰,所有业务、流量都围绕这款超级APP展开。
路线有了,谁来负责执行这项大任呢?这时,蒋凡进入了张勇的视野。
2
从得意,到失意
蒋凡第一个动人之处,是拥有移动时代的新思维。
此时的阿里,已经做出了手机淘宝。但“有”不代表好。已经习惯于PC机、思维固化的60、70后,做出来的手淘就像个PC网页的简化产品,功能简单、速度慢、体验差劲。
所以在张勇看来,80后、甚至85后才是合适的,“他们和PC时代没有关系,他们就是生于长于无线时代。”
蒋凡的另一个动人之处,是他的经历。
友盟原本就是移动数据分析公司,作为技术型创始人,流量、算法、移动用户体验这些移动时代的关键要素,实在没几个人比蒋凡更明白。
蒋凡第三个动人之处,是一种基于可能性的估计。
据说,张勇更偏好功成名就、财务自由的年轻人,他的理由是:功成名就,意味着能力得到过证明;财务自由,做事就不为升职加薪的利益,而是“觉得这事情有意思。”
但当蒋凡接到这个意向时,他一开始并不太愿意——作为被收购企业的创始人,很可能就是个过路神仙,能做多久呢?
但张勇自有办法,他对蒋凡说:
“想不想咱们一起折腾点事情?以后你可以讲故事给孙子听;想不想一起在阿里这个舞台上表演一下?留下一点记忆?”
这句话,说到了蒋凡心里。
友盟受限于商业场景,能够提供的数据服务面狭窄,盘子就那么大。但阿里就不一样了,在这个大平台上,往小处说,探索的是中国最庞大的消费数据,往大处说,可能真的会做出对中国商业有价值的事情。
阿里有个规矩,每个新员工都要进行《阿里百年》的培训,总监级以上的管理者,在入职6个月内,要参加《百年湖畔》的课程。
但蒋凡一堂课也没听,他甚至连花名都没起,就直接以“淘宝无线事业部资深总监”的身份开始工作了。
虽然负责具体执行,但蒋凡的战术,却对“All-in 无线”战略贯彻得很深。他对手机淘宝做了个重新定位:移动时代生活消费的入口。
这样一来,手机淘宝在阿里内部,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。它来源于淘宝,但比原来的淘宝外延更广。它将成为阿里流量的中心,但并不运营流量,而是靠运营内容和用户来获得流量。
地位有了,但手淘的毛病,还要一样样解决。蒋凡开刀的第一个地方,是如何让手机淘宝体验更好。
蒋凡让技术人员做了个测算。当时,消费者在手淘平台买一件商品,决定购买后,要走七个步骤,至少耗时25秒。
在蒋凡看来,这实在慢得不像话。于是他带着团队,逐个环节进行优化,最终让iOS系统的手淘用户下单时长缩短到7秒,安卓用户缩短到9秒。
只这一招,就让手机淘宝不再是被嫌弃的鸡肋,那些智能手机用户,从此再也没有打开电脑的理由了。
最早的手机淘宝页面,都是“货架陈列+搜索引擎”的模式,消费者打开后,摆什么看什么,要什么搜什么,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。
在蒋凡看来,这也是要不得的PC老传统。
从2015年开始,他就着手开启淘宝智能化的改造,用算法技术,让淘宝实现千人千面的信息流推荐,用“猜你喜欢”这一招,去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转化率。
检验蒋凡的时刻,很快就到了。
2015年双11,蒋凡和他的团队,多多少少有点忐忑不安。
虽然手淘的速度、体验都大大改善,个性化推荐反馈一直良好,用户规模、交易额的数据趋势也都很漂亮。但面对微信支付折腾出来的巨大动静,从蒋凡到阿里,都需要一场真正的胜利,既证明自己的正确,也证明“All-in 无线”的成功。
蒋凡如愿拿到了这场大胜。
依靠个性化推荐的首次大规模应用,手淘大获成功——当天912亿元的交易额中,移动端贡献了626亿元,这是淘宝历史上,移动端首次超越PC端。
2016年,手淘继续升级内容、推出直播,打造消费类媒体平台。这一年,淘宝无线交易占比暴涨至80%以上,月度活跃用户超4亿。这意味着,蒋凡不仅成功带领手淘无线化升级,更是帮助阿里完成了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的惊险一跃。
2017年,蒋凡又带领淘宝产品团队完成了淘宝网与手机淘宝的整合;从2018年开始,淘宝的下沉动作不断:春节期间推出亲情账号发展中老年用户、3月推出淘宝特价版APP、9月淘宝全面改版信息流推荐……
一系列操作后,淘宝在2018年新增1.2亿活跃用户,其中80%来自低线城市和乡村。这让从微信阴影下走出来的阿里,重新找回了自信。
一起变得更有自信的,自然也包括水涨船高的蒋凡。
2019年,他的职务是淘宝天猫总裁,作为阿里起家业务,首善之区,这个位置太重要了。再加上跨越移动时代的大功,外界因此开始产生新杂音,“阿里太子”这个称呼,正是从那时开始被讨论的。
在用户增长和流量运营上,蒋凡有强悍的认知,但这种强悍,并不只针对外部。
在阿里,内部产品会互相输血,今天这个产品搞活动,从饿了么借一点流量,明天有别的活动,再找机会还回去。这几乎被视为常规操作——但如果想从淘宝获取流量资源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据一位阿里系产品运营对媒体的说法:“蒋凡会守着淘宝的流量,不会轻易给人,只从别人那里引流。”
这当然可能是蒋凡“小气”,但更可能的原因是,他已经发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,因此要为决战做准备。
这个对手,名叫拼多多。
在淘宝暴增1.2亿活跃用户的2018年,拼多多的同期用户增长是:1.7亿。
虽然基数和渗透率不同,但这个数字还是惊到了阿里,让整个淘宝不得不认真对待,蒋凡兼任天猫总裁的任命,正是准备打通淘天,形成合力对战拼多多。
但蒋凡的动作还不止这些。
聚划算与淘抢购、天天特价整合,升级为阿里集团“品质惠经济战略”窗口。蒋凡设定的一系列新目标,条条与拼多多针锋相对——
拼多多自上市后一直力推农产品原产地上行,蒋凡要求聚划算2019年也要助力更多原产地农产品上行;
拼多多2018年推出“品牌馆”与“电器城”,蒋凡希望聚划算2019年帮助品牌和商家去触达更多消费者,尤其是来自于下沉市场的消费者;
拼多多2018年底推出“新品牌计划”,要扶持1000家合作厂商;蒋凡则宣布聚划算未来要孵化1000个全球产业带,引爆30000个品牌,将品质惠生活方式带到200个下沉城市……
这种寸土不让,寸土必争的打法,其实已经不太像淘宝的传统风格。蒋凡的青年锐气,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淘宝——“万能的淘宝”,要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,也要让自己天下无敌手。
阿里2018财年,零售成交总额达到4.8万亿元,其中淘宝为2.7万亿,天猫2.1万亿。这相当于中国2017年GDP的5.8%,比世界第18大经济体土耳其GDP还要高。
不过,对于蒋凡来说,只有规模不能代表淘宝,只有不断创新和创造,才能让巨头永远走在进化的路上。
这也是危机意识深重的马云和张勇最看重的特质。“帝国式的统治”让巨无霸容易看不清楚外界的脉动,只有主动拥抱变化,甚至杀死昨天的自己,才能应对这风起云涌的时代。
因此,阿里把这个万亿帝国交到了蒋凡这个85后的手上。
2019年6月,工作刚满5年的蒋凡,进入了阿里最新38位合伙人的名单。在3个月前,淘宝网的法定代表人,也由张勇变成了蒋凡。
在外界看来,这是蒋凡“接班”的征兆,在内部看来,这是对管理梯队和永续阿里的安排,对于蒋凡而言,这则意味着更大的权力和责任,以及为应对外界竞争,对资源的进一步调整和集中。
但无论是正在蓄力的阿里淘系,还是外界对手都没有想到,蒋凡在自己的第一个职业巅峰,只停留了不到一年。
2020年4月27日,一份阿里巴巴集团的内部处理决定,让蒋凡成为了新闻人物。
集团公布了蒋凡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,特别调查组认为,蒋凡在公司重要的岗位上,因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,引发严重舆论危机,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,决定对蒋凡作以下四点处分:
管理层提议并得到合伙人委员会批准,即日起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;记过处分;职级从M7(集团高级副总裁)降级到M6(集团副总裁);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。
3
强人归来
阿里的价值观,一直是考验阿里人的第一道门槛。
2019年9月10日,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从台前谢幕时说过,“阿里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决定,都跟钱无关,都跟价值观有关。”
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,2011年,阿里B2B平台上的商家欺诈问题大规模爆发,同样被外界认为是“太子”的卫哲,为捍卫阿里价值观,就主动辞去了阿里巴巴B2B公司CEO。
正因为如此,在阿里的文化中,蒋凡必须为自己的原因负责,他因此成为了被“雪藏”的那个特殊的人。
在经历了一段边缘岁月后,蒋凡得到了一个新任务——去打一场看起来已经没有希望的硬仗。
这场硬仗,就是阿里干了十年也没干好的海外业务。
很早之前,阿里就打算做一个丰富又平价的国际电商平台,把中国工厂高效接入一个大市场,这个“大工厂-大市场”的主意很高明,做好了就能再造一个零售巨头。
在条件上,无论是流量、经验,还是对接的工厂和商家数量,放眼国内,也没谁比同时拥有1688和淘宝的阿里更强大。
但想得好、想得早,和做得好是两码事。2012年,阿里开始通过速卖通做跨境零售,而真正先把“海外淘宝”做出样子的,却是许仰天的SHEIN。
2021年,SHEIN的销售额比前一年翻了倍,已经做到近200亿美元。而阿里财报中的“国际商业”收入只有164亿人民币。SHEIN从女装扩展到更多品类,和淘宝早年走过了一样的路,但任谁提到速卖通,都很难把它看作“阿里出海”的成功典范。
2022年第一天,蒋凡被调任负责新成立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。当时恰逢阿里又一轮变革前夕,于是在那段时间里,媒体报道和产业分析实在不少,大部分都把握着“看好”的论调。
身为负责人,蒋凡当然也看好阿里的海外业务,但他的看好与外人不同,外人的看好就是看好,他的看好有弦外之音;外人的看好喜气洋洋,他的看好忧心忡忡;外人的看好是说一说,他的看好是说完还要负责做。
蒋凡看好的话,不需要多重复,弦外之音倒是很耐琢磨:“速卖通要重视用户体验和优质供给。”
要重视,就是之前不重视,或者重视了,但重视得不够。这个态度很严峻,但这是因为,蒋凡看到的问题更严峻。
他看到了什么呢?
在一开始,速卖通的发展很顺利,背靠淘宝,一键就能把商品信息搬运到速卖通,在一些国家,它很快就成了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电商平台。
情况是从2014年开始变糟的。
出于阿里上市后对假货问题的关注,速卖通开始限制门槛极低的淘宝代销,这让相当数量的中小商家,涌向了竞对平台。
在这之后,速卖通又开始激进推动品牌化,要求商户具备企业资质和品牌授权,并直接邀约天猫的大商家入驻。到2017年,这部分商家重合度高达20%,但它们贡献的GMV却只有5%。
这背后的原因,其实并不难懂,当时天猫正是增长最快的时候,品牌在国内干得热火朝天,实在没有太多开拓海外业务的意愿。
此外,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,电器的参数标准、服装的尺码和长度单位、食品的口味和禁忌、币值的换算,消费习惯的区别……这些全成了阿里出海的难题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——那时的速卖通,甚至不会自动针对币种做调整,有些国家的消费者因此觉得特定数字不吉利。
自媒体晚点团队曾经记录过一个说法:在当时的速卖通,没人真正关心用户。在站内,几乎没发现过一张黑人或穆斯林形象的banner,在速卖通眼里,国际业务就等于和白种人做生意。
于是蒋凡看到的结果,是整个2018-2020年速卖通策略的摇摆不定,是对用户体验的不重视,更是竞争对手的快速赶超——Shopee自2018年起连续3年保持了70%以上的销售增速,SHEIN更是连续数年销售额增速超过100%。
在上任后半年内,蒋凡对东南亚、欧洲市场做了一系列走访,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——太依赖经验和平台,本地化完全不足。他随后就针对海外业务,进行了一系列梳理和重新布局:
沿着“重视用户体验和优质供给”的战略,具体做法把思路做实做深。比如,优先扶持海外仓的商家;推出 AEMall,对优质供给进行分层运营;开发重点国家的独立应用,国家站的团队将更多对消费者负责,行业运营团队则更多对货品负责。
对于速卖通,蒋凡也同样重视本地化工作。他将韩国、西班牙、巴西、法国等国家列为速卖通重点运营的国家,匹配了相应的营销费用和本地化人才编制。
为了在物流层面解决用户体验和优质供给,速卖通开始优先扶持海外仓商家。通过在东莞、深圳、威海、烟台、杭州、义乌等跨境出口主要城市设立了优选仓,商家备货入仓后,平台直接发货,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。
2022年年底,蒋凡推动速卖通上线了“全托管服务”。依靠该功能,商家们只需要负责货物生产、报价和备货入库,销售、物流、售后等环节全部由平台负责。
这些努力,让速卖通上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出现明显增长。同时,速卖通在多国的市场份额也得以提升。
到了2022年第四季度,蒋凡的努力收到了回馈,阿里的国际零售不仅订单量同比增长3%,总收入更是同比大涨26%。
通过更细一层的观察可以发现,Lazada在东南亚的订单增长开始恢复,同比小幅回升,每单亏损缩减了30%;速卖通的订单量出现积极增长,在菜鸟的协同下,其跨境配送交付时间得到了显著改善;表现最好的是Trendyol,整体增速高达50%。
这些正是阿里国际零售出色表现的原因,根据阿里2022年财报显示,被称为“国际商业”的阿里海外业务,在百亿的大基数上,仍然实现了26%的强劲增长,国际商业的营收达到了194.65亿元。
在2023年一季度,国际商业板块继续实现29%的同比增长,遥遥领先于其他五大业务集团,这份耀眼的成绩单,让蒋凡重新回到了聚光灯下。
▲2023Q1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财务情况(部分)
但此时的阿里,却正站在一个急需扭转的局面面前。
2023财年阿里中国商业零售业务收入5653.32亿元,同比下滑了1.7%,这部分收入占比65%,依然是支撑阿里业绩的基石。
更紧迫的是,拼多多与抖音在2022年的销售额,加起来已经超过阿里国内电商业务的50%,今年,猛烈进攻的趋势还在加速,逐步蚕食淘宝天猫的份额;在海外,SHEIN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,已经显露锋芒。
腹背受敌的阿里,不仅需要尽快抢回国内电商业务的失地,还要继续巩固海外业务的高增长。
面对自身增速放缓以及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的形势,马云回国后迅速召开淘天集团主要负责人的小范围沟通会,然后为阿里指出了三个方向:回归淘宝、回归用户、回归互联网。
根据报道,马云提出的三个回归,尤其是回归淘宝,来自他对经济趋势的基本判断:在过去,侧重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,并且这一情况还会继续,因此接下来应当从侧重消费升级,转向侧重消费下行与消费下沉。
但如同当年“All-in 无线”、匡扶海外一样,无论是迎战拼多多与抖音,还是在海外对垒SHEIN和Temu,都是一场又一场的硬仗。
想要开打,并且打赢这些硬仗,既需要抽丝剥茧、理清乱麻的业务能力,也需要雕梁画栋、重新架构业务的创新。从过往经验看,蒋凡显然会是一个很适合的人选。
▲阿里最新合伙人名单 来源:阿里财报
包括不少网友也都评论,那个可以狂揍拼多多的人,回来了!
- END -
CEO企业家微信群
扫码申请加入